4月10日,第三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北航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与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作了《新时期如何推进通航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部内容,供大家参考。
作者:北航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
1.通航发展十三五:宏观发展形势喜人 微观层面状况堪忧
在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急剧下降的同时,中国市场异军突起,2014-2019,年均增长率达14.2%,年均增长量超300架。
2014-2019,当我国通用飞机数量获得年均14.2%高增长的同时,通航飞行小时数的年均增长仅仅为8.3%,远滞后于机队规模的增长,单机年均飞行小时从340下降到265。
通航发展大势不错,但通用航空企业大面积亏损:虽然 飞机保有量上去了,但业务量没上去,必然导致单机飞行小时下降,连飞机购机成本都摊销不了,企业难以盈利。
通用航空产业园建得不少,但产业形态大多尚未成型。
2.十三五发展目标— 成为了完成不了的任务
十三五国家发展目标对比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总数已达到339个,通航企业增加到523家,然而我国通用航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为通用飞机数量达到5000,通用机场500个,十三五发展目标因此成为了完成不了的任务。
3.中国通航亟待“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收官,在目标实现方面虽有遗憾,但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留待“十四五”破局。“十四五”则应当促发展,出成效,形成产业集聚,丰富产业业态,发挥通用航空应有的经济效应。
1.“十三五”为通用航空发展筑牢了基础
— 低空空域也是生产力,低空空域闲置是极大的经济资源浪费
—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 尽快开放低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成为了上上下下一致的认识
— 通用机场建设
— 通用航空园区建设
— 通用航空产业力量形成
— 法规体系重构
—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各方协同,动态调配,融合使用
— 行业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
— 区域(园区)产业发展:二三产融合,“抓大不嫌小”,中小企业聚集
— 企业业务发展:从传统通航业务向通用航空消费拓展
2.经济双循环带来通航发展契机
— 缺乏高质量、稳定性的产品提供
— 利于通用航空产业沿产业链在国内纵深发展
— 航空业是最具全球化特征的产业
—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通用航空市场
— 国际合作:层次需要深化、模式需要创新
3.有望打破发展僵局 — “破局迈坎”
— 空域开放:有进展,但飞起来还是不易,飞出去更难,低空飞行常态化更是难上加难;
— 机场:通用飞机越来越多,但却无机场可停、且缺乏飞行保障
— 通用航空企业:没能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 通航市场:传统市场到头,通航消费市场空间大,但是潜性市场,亟待激发
— 产品供给问题:没能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 运营环境问题:受制于空域、机场保障所限,不能有效、常态化、持续性地提供市场产品
— 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企业主动为之,努力拓展应用市场,尤其是消费市场,为通用航空消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 政府应着力解决空域问题及机场建设问题。目前,政府不断完善及构建通航空管系统。3月31日,“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首次亮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主任韩正前往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航空气象中心、航行情报服务中心,调研了解我国民航运行管理、气象服务、航行情报服务等情况,并指出,空中交通管理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规律之一:通用航空具有区域经济特征— 营造区域运营环境 形成区域发展形态
— 各方应主动作为,建立有效的低空空域管理体制,积极协调,推动区域低空开放,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从而由点到线实现低空飞行常态化,进而成就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四川、海南、江西等地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初显成效,湖南获批全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份。
— 运营-制造-服务,二三产融合。
— 通用航空是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一个产业,抓大不嫌小,形成产业聚集。
— 通用航空具有区域性特征,拾遗补缺,在区域内形成相互配合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
— 构建“空-地”一体的通用航空运营环境,实现互通互联,实现区域低空飞行常态化。
— 空中一张网:形成通航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娱乐、航空应急救援、航空运动飞行等低空飞行多层网, 从而使得低空空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 地面一盘棋:打造通航产业园、通航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航空文旅园...
规律之二:通用航空是典型的“2.5”产业 —— 二三产融合 制造/运营/服务并重
据悉,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大致构成为通航制造业占比30%,通航服务业占比30%,通航运营业占比40%;2017年美国,通用航空制造贡献了约660亿美元产值。其中整机制造贡献106亿美元(与通航燃油消费额相当),占通航制造的16%,占通用航空总产值的5%;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赛斯纳2017年飞机交付量为487架;截止2017年底,美国通用飞机保有量为211757架,其中用于消费类用途的有175716,占83%。
截止2018年底,中国通用飞机保有量为3380架,其中用于消费类用途的不到20%。因此,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中要注重二三产融合,制造、运营、服务并重。
目前国内通航消费热点
(1)通用航空短途运输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到三四线城市及广大乡村的航空物流需求巨大,而传统的干支线航空物流模式不适于这一应用场景:小批量、高频率、多节点。
通过建立基于“运输机场-通用机场-乡村航空起降点”的融“干支线航空物流-通用航空物流-无人机物流”为一体的三级航空物流体系以满足到三四线城市及广大乡村的航空物流快递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低成本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2)通用航空+旅游休闲娱乐
探索通用航空 + 旅游休闲娱乐跨界融合发展新模式,助推通航发展。
(3)通用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文化
航空教育、航空科普、航空会展、航空博物馆、航空文化产品开发、航空小镇等,都可以打通成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
(4)航空应急救援
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按照区域类比、人口覆盖、面积覆盖综合方法进行预估
如果我国建成中等水平的航空应急救援覆盖体系,所需要的专业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约为150-200架,直升机1000-1300架,机队市值将在400-500亿。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不断健全与完善中:2021年南昌设立8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为医疗救护等提供保障;江西赣州、宜春、上饶3个航空应急救援驻防站全面启动,全省建成大型直升机临时起降点107处,“1+3+100”的航空应急救援基础网络初步形成,建成南昌和景德镇2个通航飞行服务站,南昌、景德镇、鄱阳、抚州、鹰潭5个地面基站已联网运行;威海市应急管理局将3家单位200余架各类航空器纳入威海市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浙江宁波于组建了21支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用于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5)私人飞行。
根据NASA研究得到的一个结论,人类将进入第四次交通运输革命,特征就是私人飞行。美国私人飞行的出行方式正在成为主流交通方式。这和消费能力密切相关,但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人类将进入私人飞行时代!
规律之三:通用航空创新性强—未来值得关注的创新方向
由于民航业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民航客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偏于“保守”,而通用航空却是民航业内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领域,航空方面的许多新技术都是率先在通用飞机上进行验证和应用,是民航业内最能体现创新的领域。中国民航局正在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通用航空适航政策改革,放松通用航空管制,支持无人机、电动航空、垂直起降等通用航空技术与产品创新以及通航业务模式创新。
方向一:通用航空+AI:无人驾驶飞行器、
如作业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载客飞行器、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UAM(城市空中交通)
方向二:新能源通用航空飞行器
如电动飞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氢能源飞机、太阳能飞机
方向三、通用航空 + 数字化+互联网
空地协同的通用航空飞行监视系统,包括机载与地面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及终端设备。(基于北斗 or GPS);通用航空大数据与信息服务;通用航空电子商务平台;FSS
规律之四:通用航空是由无数中小企业构成的一个产业—抓大不嫌小
要“抓大不嫌小”即在抓大项目的同时,也要注重中小企业聚集化发展;
对大项目可以一事一议、因事施策;
对中小企业则更应着眼于构建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尤其是空域资源与机场资源;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建设通用航空三创(创新、创意、产业)基地,招引产业团队入驻,进行通用航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创意开发,进行产业孵化。
规律之五:通用航空是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专业性引导
通用航空是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且涉及面广的一个行业
要进行专业化引导,通过专业化的产业规划、专项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来引领产业发展 ;
在项目引进中要进行专业化评估,评估项目的民航适航政策符合性、技术水平及市场适应性 ;
支持航空院校和科研单位在当地建设通用航空技术支持中心、产业促进中心,并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为区域通航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