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发布《西北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通用航空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新增规划布局46个通用机场,将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分阶段进行建设,通用航空飞行量由2020年的5万飞行小时提升至8万飞行小时。 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发展方式更加灵活,通航产业更加成熟,与运输航空更加协调,支撑地方发展的作用更加充分,初步建成安全基础牢固、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运行体系。展望 2035 年,西北民航将全面建成高质量民航发展强 区。安全保障经济可靠,航空服务品质卓越,基础设施智慧 科技,枢纽建设便捷高效,通用航空繁荣开放。
根据《规划》,西北局将推动通用机场建设,完善通航保障体系合理规划通用航空机场布局。优先支持支线机场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保障设施,提高通用航空保障供给。发挥民航专业优势,规划新增布局46个通用机场,指导、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努力形成支通协同的短途运输机场网络。支持在辖区建设无人机实验基地、通航维修基地,满足多层次需求。优化通航产业基地布局。支持地方政府优化航空产业园、航空小镇建设布局,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培育会展经济、文旅经济、体育经济等低空经济生态圈。加快综合应急救援设施建设。鼓励通航公司助力地方增强应急救援力量,支持地方政府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引导地方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公共服务、应急处突能力。支持在高速公路、户外景区、医院等区域建设航空应急救援设施,开展商业化航空医疗救护试点。研究建立航空应急救援平台,探索在西北地区建设高高原应急救援航空基地。
发展服务多元、功能多样的通用航空。
鼓励通用航空业务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空域优势,不断做强通航飞行培训业务。持续巩固航空摄影、航空物探等作业项目,扩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做大做强通航传统业务。积极发展短途运输,支持支线机场扩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服务,不断增加短途运输低空航线数量,形成以支线机场为核心、以通用机场为节点的西北区域短途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通航物流,加快开发“多样化、特色化”的低空旅游服务产品。支持陕西省依托航空制造优势,发展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甘肃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紧密集合甘青宁旅游大环线发展通航文旅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托空域优势,重点开展飞行培训业务;青海省重点发挥通航服务民生作用,发展“民生通航”。
支持地方政府优化通航产业基地布局。推进西安、银川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大航空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建设一批低空旅游示范基地。发挥西安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的品牌优势,吸引通航企业入驻,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通用航空服务民生领域作用。积极开展短途运输,强化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属性,解决偏远地区居民出行需求。加强直升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建设森林航空护林站、防灾救灾服务基地,建立健全联网联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形成相互协作的应急救援机制。
引导无人机创新发展。支持无人机在物流、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服务。探索发展通用航空货运业务,扩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范围。推动榆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实验基地(试验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场开展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支持建立无人机工作平台,探索开展无人机人工影 响天气作业模式。
加快构建通航保障服务网。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和服务站的建设,鼓励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立联合指挥保障机制,开展西北地区低空空域分类管理改革,争取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纳入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份。持续扩大通用机场航油供给服务范围,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进入通用航空保障服务领域。
推进通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通用航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各单位与高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加快智慧民航建设。
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五个融合”,构建 新形势下适航审定与工业企业新型合作关系,切实推动西北地区航空工业的发展。统筹多种资源,推动审定机构建设和硬件提升,实现与民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型号审定及生产监管为牵引,多渠道强化专业人才和技术专家培养,强化适航审定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建立高水平的适航审定专家队伍。利用航空工业等业内外资源,开展适 航审定专业培训,创新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能力。创新管理机制和组织模式,提升和改进委任代表管理模式,整合补充 适航审定资源。探索和实施基于风险的适航审定项目管理机制,积极运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提升适航审定服务质量 和工作效率。
保障重点项目适航审定。持续推进新舟 700、小鹰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工作,适时开展新舟 700 飞机生产许可审定,持续推进新舟 60 飞机专业化改装和设计改进,加强新舟 60/600 等国产民机的生产监督,加快开展航空器、国产机载设备、系统和零部件的审定工作,支持 Bell407 直升机生产线的建设和机载设备、系统和零部件、材料的国产化研制,推进通用航空飞机加改装能力提升,强化北斗系统在导航、定位、授时等方面的应用。
支持国产民机产业发展。以新舟 700、新舟 60、小鹰 700等重点型号为牵引,促进民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产业优势,支持西北地区提升民机研发和适航审定所需的关键试验和验证试飞能力。鼓励西北地区民机配套企业开展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工作,加强国产机载设备的适航审定和装机验证。强化国产民机证后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局方、制造商、运营人、维修单位等主体的协同沟通机制,提升国产民机运营水平。支持地方政府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服务于民机产业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试验试 飞验证、集成交付和培训支援中心。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优化西北地区航空营商环境,完善优化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民营企业参与西北民航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民航相关政策,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基本航空服务、航空物流、通用航空等领域支持。探索开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民 航基础建设领域,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西北民航发展,为规划落实提供坚实支撑;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支持民航发展的专项基金,统筹资源支持西北民航建设发展。引导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吸引航空公司在西北运营,加快成立基地航空公司和设立分公司,扩大航空服务主体。引导地方政府加快落实地 方财政事权,加快通用机场建设。
加强通航安全管控,强化低空飞行服务、通用机场运行、通航维修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加强通航异地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深化通航人员资质管理,构建与运行需求相匹配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升通用航空安全水平。增强事件调查能力。加强事件调查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调查演练,提升调查装备的先进性,完善调查装备电子化 管理,提高事件调查整体水平。推进通用航空器事故委托调查工作,增强事件调查力量。
提高航油供给水平。推进智慧航油系统建设,实施航油 信息化战略,打造涵盖全流程业务的一体化云平台,推动跨 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推动航油业务加 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覆盖所有运输机场的生产专网,实现航油生产数据专线传输。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保税油库建设,开展保税航油业务。探索多样化、灵活的航油保障模式,优化油料供应和配置,加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航油供应。支持西北地区各省(区)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深度合作,优化油源供应渠道,降低航油供应成本。健全西北地区航油调度应急保障机制,确保航油供应安全。
提高航信服务保障水平。以西安机场为骨干节点,布局规划西北航信网络。推进西北民航数据中心建设,打造西北地区网络信息枢纽。加快推进智慧机场“无纸化”工作,推广航信通、机场行、移动值机、智能安检、人脸登机、自助 行李等信息化业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大力提升数字化水平。研究建设通用航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通航综合信息管理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西北民航深化“放管服”改革, 不断优化行业服务,释放发展活力,通航发展规模和保障能力稳步提升。通用机场数量达到17 个,通用航空公司33 家, 注册飞机 168 架,2020年西北地区通用航空企业飞行小时5.24 万小时,“十三五”年均增速 14.87%。西部通用机场有限公司和甘肃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继成立,通用机场集团化建设运行管理迈出新步伐。低空空域监视与服务试点成果持续深化,无人机 物流配送、通用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成绩显著。西安航空 器审定中心顺利成立,适航审定效能显著提升。
内容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