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主要阐明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春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推动振兴突破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指出,要突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做大做强航天制造、航天信息、通用航空三大产业链,打造 以卫星应用为重点的北方航空航天产业高地。到 2025 年,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亿元。
航天制造领域,重点发展轻量化、高承载的卫星零部件及整机装 备制造,培育发展航天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片、星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产品,打造高质量、高稳定性产品序列。
航天信息领域,支持长光卫星“吉林一号”完成 138 颗卫星组网, 提升遥感数据信息加工能力与下游应用创造能力,推动遥感信息在城市服务、环境监测、工程测绘、气象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用航空领域,依托长春航展和中国(长春)通用航空发展大会优势,支持物流、测绘巡检、高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工业级无 人机产品的研制生产。发展公共作业服务与航空旅游服务,开展35直升机和固定翼私商照、无人机、通航应急救援等教育培训。
《规划纲要》布局国际航空枢纽,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建设为重点,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载体,以构建现代通用航空体系为引领,加快补齐航空领域功能短板,实现由“区域航空枢纽”向“国际航空枢纽”的转型提升。建设长春国际航空港,推动龙嘉国际机场扩能。加快推进龙嘉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 第二跑道、平行滑行道及配套设施等三期工程项目。谋划龙嘉国际机场四期工程。加快建设长春空港航空物流大通关基地。到 2025 年,满足客运吞吐量达 26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17 万吨、 年飞机起降 18.9 万架次作业能力;加密拓展国内外航线。以覆盖东北、辐射全国、通达全球为 目标,打造“经长飞”品牌航班。新增直飞拉萨、福州、南宁、 贵阳等国内航线,加密直飞成都、昆明、西安、重庆、郑州、武 汉等城市航班。直通国际主要枢纽机场,加密至首尔、釜山、东 京、大阪等东北亚热点城市国际航线,积极开通至法兰克福、新加坡等亚欧中枢城市国际航线,适时开通至美洲、澳洲直航航班。到 2025 年,实现对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全覆盖,国际通航城市拓展至15个以上;引入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国内知名客运航空、货运航空、通用航空、公务机航空公司在长投资,支持南航吉林分公司扩大在长投资规模,到 2025 年,力争再引入 3 家以上航空公司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设立基地;建设机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推进机场三期工程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二期工程,提高枢纽综合运行保障效率,提升枢纽服务 能级。实施轨道交通 9 号线、九台隧道、智慧空港等相关工程, 实现航空与高铁、轨道、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 式的高效接驳。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体系。优化通航机场布局。优化升级榆树机场,新建中韩(长春) 国际合作示范区、农安、九台、德惠、双阳、公主岭通用机场。建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满足飞行员培训、公务飞行、观光 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按照“运输机场+临空经济”“通用航空 +文旅培训”“科研机构+航空研发制造”的空间组团模式,发展航空动力、电子、液压系统零部件生产,以及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以榆树、九台等通用机场为核心,集聚通航运营、通航服务、航空培训、航空文旅等产业内容,实现有效补充和协同联动;打造国际性航展品牌。
《规划纲要》要求推动龙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龙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品牌基地航空公司、九台通用机场、德惠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以长光卫星、长光宇航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打造“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有效载荷制造、卫星控制单元制造)→ 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卫星图像服务、卫星管控服务)→无人机(整机及部件、发射控制设备、机载传感器)”的全产业链;加速推进北湖无人机科技博览园、公主岭新农博园、汽车博览园和长春电影节金色大厅、“省三馆”等展会展览项目建设,提升会展服务水平;探索“智慧农业+农业环境监测+联动控制+溯源系统”模式,依托院士创业团队和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质量追溯、产销对接、决策分析 等多元化服务。加快数字化农业生产,加快农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推动农机、滴灌等农机设备和生产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 级改造。积极推广农村电商,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农业观光、乡 村旅游、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一体化发展。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