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范玉超 魏凡力) “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也想尽一份力,为什么这么难。”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使得海南多地区受灾。当灾难来临后的第二天,三亚亚龙通用航空用直升机载着记者航拍翁田等地的受灾情况时,看到满目疮痍的受灾地区,不禁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救灾做出贡献,但却频频遭受质疑。民间的通航公司为何不能在国家灾难发生时,纳入到统一的救援体系?这中间缺了什么?
面对质疑 亚龙说:我们已做好准备
7月23日,三亚亚龙通用航空的机长在搭载记者航拍灾区情况后,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微信:“灾后一周是防疫的黄金时期,亚龙直升机可为灾后消毒、防疫做贡献,愿无偿为灾区服务。”
微信发出仅一天就收到了一百多个受灾地区电话求助。亚龙通航海口分公司副总经理韩霞对翼周刊记者解释道:“机长看到灾区受灾严重,到处都是吹断的树木和残缺的房屋,担心会有疫情发生,而灾后一周内又是消杀的黄金期,所以想到要动用自己的直升机为灾区的救助做一些贡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消息,希望大家知道。”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义举却遭受了质疑:这是不是通航公司的炒作?民间直升机是否有能力参与到专业的灾后防疫中?
面对质疑,亚龙通航在25号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消息,并在发布会当中做了现场演练,表示公司有能力在每15分钟喷洒400亩的消杀药剂,希望借此告知大众,亚龙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参加救助。
面对统筹 亚龙说:我们还在等待
虽然接到了很多的求助电话,但作为民间的通航公司,直升机的调动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以及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安排,但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五天后,亚龙通航却仍然没能参与到政府部门组织的统一救援中。面对这样的现实,亚龙通航也十分的无奈。
在威马逊登陆时,亚龙通航的机库、油库和气象站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庆幸的是直升机和人员安全无恙,这也为之后亚龙通航参与的直升机灾区救援提供了保障。
亚龙通航在发布无偿向灾区提供救助消息的同时,也不断地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尽快地参与到政府的救援工作中,他们希望等待的时间越短越好。
亚龙通用航空公司是海南民营企业中拥有飞机最多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具有低空旅游资质和直升机飞行员培训资质的公司。但当民间通用航空公司责任感不断增强,愿意支持国家和政府,参加到灾害的救援中时,为什么却一直都在等待?这其中到底差在了哪里?
文/记者 范玉超 魏凡力
民间通用航空力量是国家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
2008年在我国汶川大地震后的国家救援行动中,我们举全国之力仅仅调集了不到100架直升机参加救援,凸显了我国航空救援力量的严重不足。
以商业化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将民间通用航空作为国家航空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是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外普遍的做法,当然,这依赖于一国的通用航空发展水平。在美国,通用飞机的数量有近23万架,紧急情况下,政府可以征用,但不是无偿的,而是由政府买单,是一种商业化行为。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开放,通用航空即将迎来大发展,也必将形成我国航空救援体系中重要的民间力量。民间航空救援力量参与国家航空救援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义举,需要实现商业化,只有通过商业化方能使民间参与航空救援行为常态化、程序化与专业化。
政府将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公司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以备采用,同时政府也要对列入采购目录的通用航空公司在专业救援设备的配备及平时的培训演练上提出要求和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些公司在平时经营正常的通用航空运营业务,紧急情况时执行救援任务。
作为商业性的救援行为,实施救助的通用航空公司是要收费的,那么,这每小时数万元的昂贵的飞行救助费用谁来买单?实际上这可以通过纳入商业保险来进行商业化设计,投保人-保险公司-实施救援的通用航空公司就形成了一个商业链,以实现应急救援的商业化。【翼周刊 2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