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拐点始于2008年。这一年,众多国际要客乘坐公务机抵达北京参加奥运会,而中国国内的公务机总量也大幅度增加,从之前几年一直保持着的二三十架增加到51架。此后,国务院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向包括公务航空在内的通用航空产业传递了强烈的政策支持信号。
在不久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到2020年“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的发展目标,并指出要积极发展包括公务飞行在内的新兴通用航空服务,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好政策犹如春雷阵阵,震醒了各地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发展通用航空的空前热情。
新兴市场的空间
公务航空的繁荣发展,除了体现在不断增加的公务航空公司、公务机数量和公务飞行小时数等方面外,还可以从越来越多的公务航展上看出端倪。今年,上海、北京、三亚等地均开办了与公务机相关的展览,而澳门公务机展也在不久前落下帷幕,吸引了众多公务机运营商和制造商参加。
对于中国公务机市场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这个行业有着17年运营经验的金鹿公务航空感受很深。“这两年公务机市场的暴发式增长得益于国家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企业家们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购买公务机的需求。此外,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在中国进一步普及了公务机的出行理念,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会选择搭乘公务机出行,甚至购买自己的公务机。”金鹿公务航空副总裁、安全总监运启骥说,“如今,国内公务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公务机计划申请为例,大概3年前还需要提前一周申请,而如今通常只要提前一两天就可以申请下来,公务机的便利性由于政策调整而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等民航发达国家的通用航空似乎已经走过了波峰期,显现出发展的颓势,而中国则将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际通用飞机厂商们有理由兴奋,因为这只是开始。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的通用飞机数量为1154架,相比于美国的23万架,中国通用航空的市场空间尽可以让人们去大胆想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的预计颇为乐观。
快速成长的“烦恼”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预测都还只是理论上的指引,如何将公务航空的发展落到实处,避免“雷声大雨点小”,成为了关心中国公务航空发展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的课题。
摆在眼前的难题确实不少。首先是空域和时刻资源问题。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务航空在我国东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较为迅速,而这些地区的民航机场普遍存在时刻资源饱和的情况。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昆明等城市,时刻资源紧张,保障定期航班都已应接不暇,对于公务航空的时刻就更难协调。在北京、上海等大机场,公务航空旅客从到达候机楼到飞机起飞是个很长的过程,不能更好地体现公务航空便捷、机动的特点。因此,公务航空的地面综合保障水平和乘客通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适合公务机起降的机场较少,通用机场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据民航局运输司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孟平介绍,目前,内地共有43个持有民航机场使用许可证的通用机场和243个临时起降点,但因设备设施以及交通便利性的原因,基本无法提供公务飞行服务,包括空中交通指挥、航油加注、维修、停放等综合保障。好在民航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此前,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表示,要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周边建设公务机专用机场,以缓解大型枢纽机场的保障压力,为公务机运营提供更好的环境。”运启骥说。
据孟平介绍,民航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公务航空管理和保障工作的意见》,促进公务航空的持续、安全、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加强对通用机场布局的统筹规划,形成疏密合理、功能适当、适度超前的通用和公务航空机场布局,协调有关单位,降低通用机场的审批层级,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促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空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协调海关、边防、检疫等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公务航空通关效率;指导机场建立公务机地面保障协调机制,明确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提高地面保障服务能力。
本土公司的未来
截至今年9月,中国内地共有12家以公务飞行为主营业务的通用航空企业;在现有的102家筹建单位中,拟开展公务飞行业务的有38家。“在未来的中国公务机市场中,存活的公务机公司不会超过20家”。据高远洋的分析,随着市场的发展,只有有规模、有特色的公务机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人才是制约我国公务机公司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运营的公务机基本都产自国外,飞行员的训练也都要到国外去,培训成本高。正因为如此,目前我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公务机公司均为运输航空公司旗下的公务机公司,比如金鹿公务航空之于海航,主要利用运输航空公司的资源,以保证飞行、机务、签派等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而一些新兴的小公务机公司则往往只能聘用年纪较大的飞行员或者外籍飞行员,想要进一步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人才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是公务航空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以国际上的经验来讲,公务机公司最好只运行一种或者少量几种机型,因为不同的机型需要不同的飞行、维修队伍和不同的航材储备,所以优化机型后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并降低成本,而且便于管理,也更易于确保安全。“我们这两年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后打算以大中型公务机为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客户我们也将进行引导和选择,毕竟这个市场很大,不是我们一家能够做得完的。”运启骥说。
中国公务机公司要做大做强,就要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金鹿公务航空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今年下半年,我们在国际销售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中东地区的王室,对大型公务机的消费能力很强。刚开始选择金鹿的时候,客人可能是因为找不到别的飞机,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客人会发现我们的价格更低,服务更加个性化。东西方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差别大,我们的机组人员可以按照客人的喜好来提供服务,包括尊重他的宗教和文化,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除了自身的奋力拼搏外,合作共赢、形成合力也是国内公务机公司的共同需求。在今年于上海举行的亚洲公务航空展上,由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中国公务机上海联盟”成立,并发布了《2012中国公务机上海宣言》;而亚洲公务机协会也是公务机公司共享资源、互通有无的良好平台。“行业联盟能够发出集体的声音,扩大话语权,更容易争取到政府的相关支持,我们都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运启骥说。(记者 肇茜)